2006年9月22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记者败类借“批评报道”要挟敛财
通讯员 田涛 李珍苹 本报记者 仇健

  记者,本该鞭挞邪恶、弘扬正气,可在中华工商时报原浙江记者站站长孟怀虎眼里,这个职业却成了非法收敛钱财的“钱钵子”。
  2003年5月至7月间,孟怀虎以发表批评报道曝光相要挟的手段,以收取顾问费用、广告费用或者委托调解费用等形式,向多家单位索要73万元人民币,其中63万元得手。2001年六七月间,孟怀虎还采用同样手段,强迫他人签订300万元的广告业务合同。
  9月20日,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和强迫交易罪对其提起公诉。

  借“中石化加油事件”捞油水
  2003年7月,消费者李某的宝马车在杭金衢高速公路诸暨服务站加油后,发动机发生故障,李某提出索赔未果后,托人找到了中华工商时报浙江记者站站长孟怀虎,希望媒体介入。
  孟怀虎迅速写成一篇题为《中石化浙江加油站油中有水》的批评稿件,标注“请中石化浙江分公司阅,将意见速回我部后见报”,于7月11日传真给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浙江省石油总公司。
  石油公司指出文章与事实有重大出入,但孟怀虎仍以发表报道相要挟,向石油公司索要90万元人民币。同时,孟还许诺不但可以不发表自己写的这篇批评报道,而且还可帮石油公司做消费者与其他媒体的工作。
  经多次交涉,石油公司最终迫于无奈答应支付孟怀虎35万元人民币。孟怀虎还拿出一份委托合同书,要求石油公司授权委托其处理此次加油事件,企图为他非法索要钱财的行为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2003年7月23日,石油公司将35万元打入孟怀虎提供的账户。事实上,就在4天前,孟怀虎已经收到了中华工商时报下达的“文章有许多提法欠妥,建议发表时慎重,该文未能通过编前会”的通知。得到这笔钱款后,孟怀虎从中取出17万元给了消费者李某,自己则占有了剩余的18万元。

  卖给别人子虚乌有的报道
  2003年5月非典时期,平安保险公司杭州分公司出台了一项优惠服务,内容是在2003年“五一”之后,凡在平安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的顾客,公司都无偿赠送非典险。平安保险公司杭州分公司的一些业务员还印刷了一些赠送非典险的资料。
  5月27日,孟怀虎抓住这些资料上的一些语言漏洞,找到了平安保险公司,称其欺骗消费者,发国难财,并对公司一名副总进行了采访,还用摄像机秘密进行了摄像。之后,不仅某电视台播出了关于平安保险公司杭州分公司的批评报道,一些新闻网站也出现了相关的负面报道。
  之后,孟怀虎又打电话给该公司总经理说,第二天还将继续播出。平安保险公司即派人进行交涉。此时,孟怀虎提出要到平安保险公司做兼职的品牌宣传顾问,称可以帮企业搞掂一些事情,并让公司给他10万元。同时他还提到已经向报社总部订了5000份刊登了有关此事的报纸。为封住有关的负面报道,平安保险公司只能决定花2000元将报纸买下来。而事实上,报纸上根本未刊登所谓的批评报道。

  索要钱财还声称别人是自愿合作
  2003年5月中旬的一天,孟怀虎以浙江康达汽车工贸有限公司经销进口汽车有部分税款未缴为内容(实际上康达公司在税务部门例行检查后即及时补缴),写了一篇批评稿件。交给该公司审稿后,康达公司自然希望不要曝光。双方交涉时,孟提出要该公司在中华工商时报上做100万元人民币的广告才可免除曝光。
  无奈之下,康达公司只能花钱消灾,与孟怀虎签订了15万元的广告合同。这些钱都被孟怀虎个人占有,而他既没有为康达公司制作、刊登广告,也没有为该公司提供任何宣传、策划服务。
  同年6月,孟怀虎来到浙江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孟怀虎指出奔腾公司所做的市政工程较多,质量必定存在问题,他要进行曝光。迫于压力,奔腾公司最终被迫答应支付30万元人民币“宣传费”。
  事后,在公安机关的讯问中,孟却一直辩称,康达、奔腾两家公司是主动要求合作,自愿签下两份广告合同并且不要求做广告的。

  自己“虚假宣传”却批评他人“虚假宣传”
  2001年六七月间,消费者张某在杭州百货大楼购买了一台格兰仕空调,安装后认为空调噪音超过了格兰仕公司宣传资料上所标明的29分贝。
  孟怀虎得知后,便在中华工商时报上发表文章批评格兰仕公司搞虚假宣传。而事实上,消费者购买的空调与格兰仕公司宣传的不是同一型号的空调。销售旺季面临这样的局面,格兰仕公司十分焦急,于是派出一名副总经理赴杭州处理此事。
  交涉过程中,孟怀虎出示了内容为号召全国格兰仕消费者联合起诉格兰仕公司的广告样稿,并称样稿下午就要投入印刷。看了广告样稿后,格兰仕公司非常着急,迫于无奈答应签100万元的广告合同。孟怀虎层层加码后,最终以300万元成交。